医药反腐的话题已经霸占朋友圈多日,各种文章层出不穷。"中纪委,监察委"这些平时离自己很遥远的词汇,好像突然近了许多,"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、全链条、全覆盖的系统治理”,“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,形成声势震慑”,一场大危机正在席卷整个行业。
而丘吉尔说,“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。”
那么我们要先看这是谁的危难,又是谁的机会,再看如何抓住机会,在行业洗牌的时机,加速发展:
- 对于本身缺乏独特临床价值,缺少临床优势的产品,毫无疑问是危难,甚至是大难当头;
- 而对于有特色,有临床优势的产品,则更多的是机会,会有更好的推广环境,更大的市场。
01 大风暴来了
带来"风暴"的,是反腐。
很明确,反腐的目标是腐败,而不是推广,更不是营销。即便是"风暴"过去后,整体行业环境大变,不变的仍然会是"酒香也怕巷子深"——营销不能停。
不过,新环境下的营销,和之前的营销必然不再一样,会发生一些变化:
1、以往的经营模式会被迫改变,合规成为重中之重,不合规的拜访、学术会议等,必将成为反腐重灾区,同时腾出了巨大的市场,形成了巨大的机会;
2、“资源”不再是关键,药企的销售模式可能会由“资源型销售”转变为“专业型销售”,在不远的未来,想要打动目标医生,将必须依靠合规的推广方式,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示真实有效的研究成果,这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能力的挑战;
3、“挂机版学术会议”即将成为历史,接下来,企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落地真正的学术会议,怎么在缺少经济刺激的情况下,建立足够的吸引力,让医生来参与学术会议。
那么,医药企业如何抓住杠杆,迎风直上呢?
02 营销三部曲,抓住新机遇
第一部 客户拜访注重价值
对于一线代表来说,在无法继续用不合规手段进行拜访的情况下,如何在短短的拜访时间内体现出对客户的价值将至关重要,或者说,客户为什么要接受代表的拜访——
a.代表的临床知识可能没那么快提高,但可以提供客户感兴趣的行业动态;
b.客户提的问题不能直接答上来,但是能迅速从企业繁杂的内容中找到答案,快速响应;
c.用正确的方式打开聊天,起码知道今天要拜访的客户最近发表了什么报告,出席了哪场会议;
d.不可能熟悉客户圈子里的每个人,但仍然可以聊聊那些人,那些事……
而对于企业来说,拜访越来越困难了,第一步找对人就变得更为关键——
需要把更多的成本放在找到精准目标医生上,同时用专业内容帮助一线代表,让每个代表都能用有针对性的、高价值的专业内容去和医生做沟通。
第二部 学术会议突出个性化
相信学术会议方面的严查,是最令行业措手不及的,据不完全统计,8月份以来,包括中华医学会等主办方在内的至少数十场学术会议宣布延期,很多医疗机构甚至已经收到了“倒查五年数据”的通知。
反腐对学术会议造成的影响自不必多说,我们且看利好:没有了利益关系,就不会有“挂机版学术会议”,学术会议的本质才能恢复“学术”。
同时,既往千人一面的会议内容将再难吸引医生的注意力,所以未来企业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、更有价值的内容来吸引医生参会。要实现这一步,势必需要先掌握目标医生的观念阶段和需求偏好,“投其所需、投其所好”,才能达到理想的会议效果。
第三部 讲者验证全面合规
那么,要落地真正的学术会议,应该由谁来作为会议讲者?会议话题怎么设定?这是不少企业即将面对的难题。
简单来说,讲者验证有两大步骤:
首先,给讲者定分级标准,通常依据“学术职称、学协会任职、期刊Paper”,甚至加入既往的会议发言、临床试验及基金等画像数据;
其次,根据分级标准,结合画像数据与内部CRM系统客户资质,进行讲者验证。
总之,药企需要快速做出正确的“选人”决策,才能尽快把诊疗理念传递给合适的医生。
实际上,从几年前开始,脉络洞察就在帮助很多药企做这些事了。我们的初心始终不变,希望用各种合法合规的数据和技术,赋能一心一意致力于药品研发的广大药企,辅助专心于医术研究的医生,提高全医疗行业的诊疗水平,让每一个患者都能从中受益!